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> 冀中医药  > > 河北名医
张元素
发布时间:2021-09-30  查看次数:

(1)简介:
张元素(1131年-1234年),金代著名医家,字洁古,易州人(河北省易县军士村,今水口村),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,故世人又称其为张易水,曾师从刘完素。
著有《医学启源》、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》、《药注难经》、《医方》、《洁古本草》、《洁古家珍》以及《珍珠囊》等。其中《医学启源》与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》最能反映其学术观点。
张元素提出脏腑寒热虚实来谈病机辨证的学说,这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。他同时提出了遣药制方论,提出中药气味厚薄是不相同是其升降沉浮的关键所在,同时又发明药物归经之说,取各药性之长,使它们各归其经。张元素在脏腑辨证,遣药制方两方面的理论,不仅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,就是今天,也仍为我们借鉴和运用,是对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贡献。
张元素对重视脏腑辨证及扶养胃气的思想,对李杲创立以“补土”为特色的系统的脾胃理论有重要影响,并最终成为“易水学派”最突出的理论特色。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,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、发展、在元代成为与“河间学派”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,两派相互争鸣,又相互促进,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。
(2)医案:
病人,男,40岁,头晕、头胀痛1月余。病人平素多因劳累、紧张、情绪波动出现头痛,1个月前因劳累出现头晕、头痛,胀痛,每次持续约半小时,偶有胸前区不适,心慌,无恶心呕吐,无耳鸣,无视物模糊及旋转,无发热、咳嗽、咳痰,无腹胀、腹痛,纳可,眠一般,二便调。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余,最高血压达190/145mmHg(1mmg=0.133kPa),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、厄贝沙坦片,近1个月血压控制不稳;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史;青霉素类过敏史,无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;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;父亲有高血压病史。心脏彩超:室间隔增厚,升主动脉增宽。腹部彩超:轻度脂肪肝,胆囊息肉伴胆囊炎,右肾强回声,可疑小结石。血常规、生化、凝血、心电图、颈部血管彩超、甲状腺彩超、颅脑磁共振均未见明显异常。血压143/103mmHg,心率82次/min。入院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、硝苯地平控释片、厄贝沙坦片、天麻止痛颗粒,效果一般。1周后仍有头胀痛,头晕缓解,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左右,无心慌、胸闷,口干,纳可,眠一般,二便调,舌红,苔黄,脉弦。西医诊断:高血压3级。中医诊断:头痛。中医辨证:治法,祛风通络、活血止痛。方选九味羌活汤加味。处方:羌活18g,炒苍术15g,防风30g,川芎18g,细辛3g,白芷30g,生地黄9g,黄芩12g,石斛30g,葛根45g,醋延胡索30g,柴胡12g,炒蔓荆子12g,桑枝30g,鸡血藤30g。7付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分服。1周后头痛明显缓解,继服7剂,愈。
按:病人因劳累出现头痛,为胀痛,疼痛部位不定,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,既往高血压病史,故初步诊断为血管性头痛。《素问·风论》曰:“风者,百病之长也”。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中“伤于风者,上先受之”,从风论治,故给予九味羌活汤加减。重用羌活为君,一者可祛风止痛,二者可引诸药上行,直达病所。苍术善祛风湿,健脾胃;防风辛甘亦可引药上行,共为臣药。川芎辛香行散,上行头目,为血中气药,可疏通太阳经之风邪、瘀血之积滞,为佐药;细辛、白芷、醋延胡索止痛,柴胡疏肝止痛,分属六经,治疗各经头痛。蔓荆子,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,《本草新编》中曰:“蔓荆子,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”。配以生地、黄芩、石斛清热养阴生津,防辛温助热伤津;葛根“发散而升,风药之性也”,亦可生津,并有扩血管、止痛的作用。鸡血藤养心安神。全方共奏祛风通络、活血止痛之功效。
(源于邱璐,庄欣,张积宁,杨洁.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验案举隅[J].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,2019,17(14):2239-2240.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