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简介:
李杲(1180年-1251年),金代人,字明之,晚年自号东垣老人,真定(今河北省正定)人。他是中国医学史上“金元四大家”之一,是中医“脾胃学说”的创始人,同时也是易水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,曾师从张元素。
他一生有颇多创见,著述甚丰,易水学派中,影响较大。著有:《内外伤辨惑论》、《脾胃论》、《兰室秘藏》、《医学发明》、《东垣试效方》《活法机要》等。另有《伤寒会要》、《保婴集》、《伤寒治法举要》、《东垣心要》、《万愈方》、《医学辨论》、《用药珍珠囊》、《五经活法机要》、《疮疡论》、《医方便儒》、《药性赋》等,有些已亡,有的系依托之作,故真伪尚待考。李杲医书,唯《内外伤辨惑论》,为其生前手定。余皆由门人校定。或据其有关资料所整理。
他的学说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,提出“脾胃内伤,百病由生。”认为在五行当中,脾胃属于中央土,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“补土派”。
李杲对脾胃的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治疗诸方面,形成了个人独成一家的系统理论,世宗其说者大有人在。传其学者,不仅有其门人王好古与罗天益,明代以后私淑者更多,如薛立斋、张景岳、李中梓、叶天士等人,都宗其说,而又各有发展。这充分体现了李杲的学术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。
(2)医案:
某患头痛累月,苦不可忍,咸用散风清火之剂。诊其脉浮虚不鼓,语言懒怯,肢体恶寒。此劳倦伤中,清阳之气不升,浊阴之气不降,故汗之反虚其表,清之益伤其中。其恶寒乃气虚,不能上荣而外固也,与补中益气汤升清降浊,加蔓荆为使,令至高巅,一剂知,二剂已。(源于《续名医类案·卷二十二》,作者·魏之琇)